发布日期:2025/8/2 12:10:47 访问次数:52
各位同学:
暑期已过大半,相信大家正享受着实践的收获、休憩的惬意或是学习的充实。但安全这根弦,丝毫不能因时光流转而松懈 —— 此前我们已推送过暑期安全指南,此刻再次敲响警钟,只为反复叮嘱:平安是一切美好的前提,细节处的警惕,才是假期安稳的保障。
一、教育实践与外出调研安全
暑期的教育实践、实习研修或是研学旅行,都是大家走进教育现场、提升综合素养的宝贵契机。但无论何时,安全始终是所有活动的 “前提线” 和 “底线”。为让全院同学平安、充实地度过假期,以下注意事项请务必入脑入心、严格践行:
1.筑牢安全防线:参与集体教育实践的团队,行前必须专题开展安全教育 ——不仅要学习如何识别课堂内外、调研途中的潜在风险,更要掌握突发情况(如学生意外、场地突发状况等)的应急处置流程,让安全意识成为 “下意识”。
2.明确责任分工:团队需专人负责安全管理——指定安全负责人统筹日常安全事务,设立安全联络员确保紧急时刻联络畅通,形成 “人人有责、层层把关” 的安全网络。
3.落实报备制度:坚持“每日安全一报”—— 团队每天需向指导教师和学院报告当日行程(如前往学校、社区的具体地点)、活动进展及整体安全状况,遇特殊情况(如行程调整、身体不适)须第一时间报备。
4.严守交通规范:往返实践学校、调研点时,务必选择有合法营运资质的车辆(如正规出租车、单位班车),坚决不坐 “黑车”、农用三轮车、超载车等无保障车辆。严禁学生自驾参与任何教育实践活动。
5.遵守出行规则:在路上务必绷紧安全弦 —— 走路走人行道、过马路走斑马线;骑行仅限自行车,且要靠右慢行,杜绝骑车带人、快速冲坡等危险行为。乘坐任何交通工具时,记得记录车牌号、座位号等信息,关键时刻能派上大用场。
6.确保住宿安全:入住场所必须 “双合规”—— 具备合法经营资质,且消防设施(灭火器、应急灯等)齐全有效。入住后先摸清消防通道位置,睡前、离开时务必锁好房门和阳台门,不给安全留死角。
7.防范意外风险:提前了解实践地的治安情况,避开治安复杂区域和夜间偏僻路段。与实践单位人员、当地居民交往时举止得体,若遇矛盾纠纷,不冲动、不激化,第一时间联系团队负责人或报警处理。女生夜间或前往偏僻地点(如乡村学校、老旧社区),必须结伴而行,且提前告知同行人员去向。
8.妥善保管物品:随身物品要“盯紧看牢”—— 手机、身份证、实习证明、银行卡等重要物品随身携带,调研数据、教学教案等资料及时备份;提倡移动支付,减少现金携带。离开住宿地、换乘车辆前,务必仔细清点物品,避免遗漏。不佩戴贵重首饰,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。
9.警惕诈骗陷阱:面对陌生人、陌生信息保持“三不”—— 不轻信 “高额兼职”“内部培训”等诱惑,不贪图小利泄露个人信息(如身份证号、家庭电话、银行卡密码),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、扫描来源可疑的二维码(尤其是涉及“教育补贴”“实践经费”等名义的信息)。务必安装并激活“国家反诈中心 APP”,给手机装上“安全盾”。
二、网络与居家安全
1.网络言行“不任性”:发实践动态、晒假期生活前,想想内容是否合适 —— 涉及学校、单位的信息,未经审核别乱发;谣言、敏感话题别跟风,你的每一条发言,都连着责任。
2.心理状态“常关照”:假期节奏变化,若感到焦虑、疲惫,别硬扛,及时联系辅导员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,倾诉也是一种智慧。
3.返程准备“早打算”:计划返乡或结束行程前,提前整理好个人物品,宿舍电源、水源彻底切断,到家后第一时间给老师报声平安,让这份安心“闭环”。
同学们,安全不是“一次性提醒”,而是“反复性守护”。越是假期过半,越要警惕“松懈感”;越是看似平稳,越要关注“小细节”。
学校始终是你们最坚实的后盾,遇到任何困难或突发情况,随时联系辅导员、学院老师。
愿大家在最后的假期时光里,平安依旧,收获加倍,稳稳当当迎接新学期!